1944年衡阳会战,是国民党军在当时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进行的抗击日军的作战,从1944年6月21至8月8日,在装备不足、援军不至、粮弹无继的情况下,中国守城官兵凭借巧妙的“方先觉壕”及简单野战工事,孤军奋战,抗击日军波浪式的冲锋围攻,以血肉之躯阻止敌军进攻。衡阳保卫战历时长达47昼夜,以守军弹尽援绝、伤亡殆尽而惨烈告终。 这次保卫战也被拍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目前已经杀青在后续剪辑中。
衡阳保卫战因在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此战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衡阳市也因此被誉为抗战纪念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碑名“衡阳抗战纪念城”。
1947年元月23日,蒋介石为纪念城碑亲笔题字,系1947年8月10日奠基,1948年4月竣工。1984年,由当时湖南省政协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程星龄重新题写。
1944年夏天衡阳保卫战期间,雨母山是重要的外围战场,中国军队46军新19师和62军,曾在这里与阻击增援衡阳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数千勇士在此捐躯长眠。幸存的中国军队46军炮兵连长96岁桂调元老兵说,8月7号那天,他在这里指挥六门战车防御炮轰掉了日军山头的碉堡。
2018年8月18日(农历7月初八),15时。由衡阳民众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组织,自发为抗战期间牺牲的衡阳籍烈士,以及在长衡会战牺牲在衡阳的所有英烈,在雨母山赤松观祖堂安立“衡阳抗战烈士灵位”,现场一百多人参加了安灵仪式。
“衡阳抗日烈士灵位”主牌高73公分,代表的是抗战胜利七十三周年。牌座宽47公分,寓意衡阳抗战四十七天。展示牌记录祀奉了参加长衡会战16个军50个师的中国军队伍中牺牲于衡阳战场的抗日烈士,以及抗战以来所有衡阳籍烈士、衡阳地方武装游击队烈士。
参加安灵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了安立“衡阳抗日烈士灵位”这一行动,认为“有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是社会大众的恳切心愿。赤松观住持、湖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市政协委员王理炎道长,带领众位道长,为抗日烈士灵位安立仪式主持了超度法会。法会后赤松观甘道长向志愿者展示了从道观山土中挖出的步枪和机枪子弹。
“五一”假期,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邂逅?那么,不妨将目光投向衡阳市蒸湘区南部的雨母山。5月3日,在春雨薄雾中,记者驱车来到雨母山。“雨母山素有衡阳‘后花园’与‘城市绿肺’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徒步、登高望远、寻道祈福的好去处。”雨母山景区管理处负责人彭勇介绍,雨母山系南
初夏时节,雨母步道的绣球花进入盛花期,重重叠叠、五颜六色的花朵组成梦幻的海洋,带来浪漫的夏日气息,吸引游人纷纷拍照留念。
这个夏天,我独自站在飞来石山顶上,仔细地观赏它。我好奇地看着这三块形态各异的巨石,它们紧紧地拥抱着,似乎舍不得分离,因此,就成了巨大的一堆。它浑身呈棕铁色,冷静地看着这个世界。据说,本来它的体形还要大一些,却遭遇了不幸,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它被人们残酷地敲打着,至今还可见累累伤痕。当时,人
“寿比南山,福在雨母”。雨母山系南岳山脉之首,与南岳、回雁峰厮守相望。雨母山四季鲜明,春日杜鹃花开,夏夜山风回荡,秋天茶花遍野,冬天梅花傲雪,素有衡阳市“后花园”和“绿肺”之美誉。图为雨母山中的赤松观全景。(蒸湘区红湘街道石坳社区 张险波/摄)龙兴湖位于雨母山脚下,远处青山如黛、桃红柚绿;近处水